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,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!
題目:根據以下材料,選取一個角度,自擬題目,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(詩歌除外)。
你知道近來風靡萬千網民、專家趨之若鶩的賈君鵬&嗎?誰都不知道他是什么人,他干過什么事,但僅憑有人在網絡上發了個12字帖子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&,他就成了中文網絡世界的奇跡。
這12個字的感召力在于,在短短幾天內,它獲得了幾十萬條的回復,帶來幾百萬的點擊量,它被眾多的網友口口相傳,成為時下最火的流行語。他不僅引來網民觀眾,甚至引起各領域專家的關注、評論,以及境外媒體的聚焦。(《新民晚報》2009年8月3日)
《為何寂寞?》
隨著物質生活的滿足和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寂寞,這是為什么呢?因為他們缺乏精神食糧和寄托。
近來風靡網絡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&的帖子,在短短幾天內,獲得大量的回復及點擊率,并被口口相傳。這句話到底有何魅力,竟會被如此重視。其實此話本身只是一句空話,是網友無聊而發的,然而正是這種無聊,引發了更大的無聊,體現出了在當今物質生活富裕的年代,人們卻感到越來越寂寞,缺乏了精神食糧和寄托。
為什么人要擁有精神食糧?高爾基把知識作為精神食糧,因為他認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&。毛澤東把建立新中國作為精神食糧,才有不到長城非好漢,屈指行程二萬&的豪言壯志。魯迅更把拯救黑暗的中國作為精神食糧,才有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&的態度。正因為他們這些精神食糧給他們動力,使他們不斷努力,不斷奮斗,而不是內心空虛,無所事事。
然而只有精神食糧,往往是不夠的,人也必須有其所寄托的地方。繁重的工作,快速的生活節奏,壓得許多人都喘不過氣來,一旦停下,就會跟不上節奏,從而使他們找不到精神上的寄托,造成精神空白,不知所措。處于封建社會的陶淵明因不滿當時的社會風氣,虛構了一個桃花源來作為他精神的一個寄托。朱自清則陶醉于荷塘月色中,微風過處的清香及葉子底下脈脈的流水。這怡然自得的桃花源,無邊的荷香月色是他們的另一個世界,一個寧靜,可以寄托他們思緒、精神的世界。
可對于現在的人來說呢,到底哪里才是他們的精神寄托?網絡,一個不論身份,不論年齡,不論工作的虛擬空間。在這個空間中,你可以大膽發表你的相法,不管正確與否,或是否有意義。只要你一發表,你就可以發現許多網友對你的評價及他們的想法。可是從回帖的內容,我們不難發現,他們的回答多數毫無意義,甚至可以用無聊來形容,有時更是他們一種精神的宣泄。比如現在,網絡上流行出了許多的語言正表現了他們精神的空白,像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&、我做的不是工作是寂寞&。
缺乏精神食糧及寄托,會導致人內心及精神的空白,從而感到寂寞。這與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反比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,我們應該經常充實我們自己,提高自己的思想,使精神空間不再空白。
快搜